2024,中资海外并购能否“触底反弹”?

最新信息

2024,中资海外并购能否“触底反弹”?
2024-05-09 16:11:00
《科创板日报》5月9日讯(记者李明明)逆全球化局势下,中资出海并购呈现了哪些特点?存在怎样的趋势?波动与不确定性中,中资尤其国资出海并购带来了哪些影响和变化?
  在5月8日举行的第十一届全球投资并购峰会上,晨哨集团CEO王云帆、中投公司副总经理兼副首席投资官祁斌就上述话题分别进行了讨论。
  王云帆回顾了国内过去十多年起起伏伏的跨境投资并购市场,总结资本出海经历的三个主要阶段。
  三个主要阶段包括:第一个阶段始于中国加入WTO;第二个阶段是资金出海阶段,起于2013年底;第三轮始于2021或者是2022年,从BAT到TST,TST即三家中国人创办的面向海外的公司,分别为抖音的TIKTOK、全球跨境电商时尚消费品SHEIN、拼多多美国版Temu。
  虽然疫情三年中资海外并购趋势逐年下滑,但王云帆认为今年、尤其是明年会迎来新的高峰,这种预期在数据上有直观的体现。
  晨哨统计显示,2023 年中资进行海外投资并购共计 152 宗,披露金额合计 172.71 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披露交易金额集中发生在去年下半年,共计143.46亿美元,较同年上半年大幅度上升390.46%。
  此外,《科创板日报》记者还在现场了解到,金融是2023年中资海外并购第一热门行业。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并购标的的选择,金融这一大类的细分项在这些年间出现了分化。
  “2015年以前,中资主要购买的是海外银行和保险资产。而如今则是购买类金融机构,比如购买基金或者海外的投资公司,这实际上瞄准的也是基金和GP持有的海外实体企业。产生这种变化的实质是,中国资本全球运营的需求非常旺盛。”
  此外,他还指出,国企海外并购比重这些年出现了逐年下滑的趋势。“2015年虽然交易的宗数少,但是体量大。近几年是中国的民营企业承担了走出去的重大使命,尤其长三角的民企走出去数量一直在全国排最前列。”
  但王云帆仍然强调了国资和财政资金作为主要LP,在中资海外并购中所担任的关键角色。中投公司即为国资中的典型代表。
  作为中国的主权财富基金,目前中投公司的总资产规模已突破万亿美元,跻身全球主要大型主权财富基金之列。其2007 年组建时确定的主要宗旨就是实现国家外汇资金多元化投资。在境外,中投公司通过中投国际、中投海外两个子公司作为投资平台。
  祁斌强调了在逆全球化时代背景下,通过建立双边基金平台来促进跨境产业合作的重要性。
  他总结,2016年以前,中国对外投资上出现了一些问题和失败的案例,主要问题包括:战略不清晰;国际化不足;跨境产业整合能力不足,“吃的进去消化不了,最后吐出来一地鸡毛”;第四是在中美博弈等大背景下,企业安全审查方面的应对能力不足。
  2016年之后,中国对外投资大规模回落,中投公司在该阶段进行了相应的策略调整。
  祁斌介绍,基于2016年的中美双方互利理念,中投公司2017年与高盛进行谈判,并签署了中美产业合作基金。
  公开资料显示,该基金目标金额50亿美元,主要投资于在中国已经或即将发展商务合作关系的美资企业,聚焦领域为制造业、工业、消费和健康医疗等行业。
  据他回顾,中投公司随后依照中美基金的模式,又先后落地了中法、中英、中日、中意、中德等双边基金,覆盖G7国家的6个,截至目前已经投出一半以上的资金,并实现了大致平均20%以上的年化收益率。
  据他介绍,至今,中美产业合作基金还在逆势前行,中日、中法、中德基金亦顺利推进,而中东则正在起航。
(文章来源:科创板日报)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2024,中资海外并购能否“触底反弹”?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