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特估”行情演绎背后:A股优质资产开启全面重估

最新信息

“中特估”行情演绎背后:A股优质资产开启全面重估
2023-05-13 02:34:00
今年以来,“中特估”行情表现强势。日前,以银行、券商为主的金融央企国企上市公司股价连续快速上行,进一步引发市场对“中特估”行情的关注。
  在A股表现上,今年以来通信运营商、油气、基建、金融板块中字头头部上市公司从估值“洼地”陆续上探、股价持续上行。
  5月9日,“中特估”指数盘中创新高后出现下落,随后行情有所走弱。10日、11日该指数出现持续调整,银行、券商股股价也有所回落。
  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的机构人士普遍认为,“中特估”行情演绎背后是一次对中国优质资产展开的全面重估,指数回落并不意味“中特估”行情落幕。广发证券策略研究首席分析师戴康表示,“中国特色的资本市场具有其结构性特征,同时A股自身的估值特征从横、纵向来看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偏离。在此背景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将深刻影响我国资本市场,并进一步发挥资本市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的新定位。”
  推动央企国企估值重塑
  “在当前相对稳定的风险环境下,社会利率的预期下降,叠加国企改革,一些类债股票资产具有一定的相对优势,使得‘中特估’行情持续演绎,近期扩散到大金融方向更使‘中特估’备受关注。”青岛安值投资董事长兼投资总监于超提到。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中字头央企指数、“中特估”指数出现持续上行,大幅跑赢A股多个核心指数。其中,截至5月11日午盘收盘,中字头央企指数今年以来涨幅达到23.18%,“中特估”指数涨幅则达到29.77%。而同期,上证指数涨幅7.33%,深证综指涨幅3.21%,中证500涨幅5.34%,沪深300涨幅3.34%。
  在该行情的背后究竟酝酿着何种底层逻辑和动能?“要理解‘中特估’行情的启动和演绎,首先应注意到它是在特定的背景中提出的,由政策启动、受益政策催化。”戴康提到,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目的是建立符合中国特色国情的估值体系,既遵循资本市场一般规律又要发展中国特色。其本质是中国优势资产重估。
  与目前市场的主流估值体系相比,“中特估”将更加重视通过中国特色的指标来为中国的优质资产定价,例如相对重视如政策、ESG、股权投资估值指标等一些非财务指标,并弱化外围影响。可以看到,当前“中特估”行情呈现出明显的央企国企估值重塑情形,而这正是受“中特估”与“国企改革”相互促进发展所影响。“政策引导央企国企上市平台改革确定性高,在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构建下,有望推动央企国企估值重塑。”戴康提到。
  止于至善投资总经理何理也提到,“中特估”的核心在于促使央企国企的估值回归正常水平。“理论上来看,未来发展预期不存在较大差异的央企国企和民企,估值应该相近,但现在前者明显存在低估。”
  以近期关注度较高的大金融板块为例,其细分板块估值处于历史低位,近期轮番上涨背后是低估值和“困境反转”共同驱动行情。而该板块尤其是银行的低估,正是A股原有传统估值体系下一种长期存在、有待“纠偏”的现象。“去年年末A股银行整体破净率超过50%,远高于美股银行(15%)。”戴康提到。
  “中特估”指数调整并非行情结束
  自5月9日以金融为主的“中特估”行情冲高见顶后,“中特估”指数出现回落。但多位机构人士表示,这并不意味着“中特估”行情将就此结束。
  “‘中特估’相关标的占指数的权重比较大,行情发展过程中使得指数上涨较快,遇到前期高点阻力出现一定的调整。”于超提到,“当前‘中特估’的逻辑还未发生明显的变化,未来可能还将有所持续。”
  排排网财富研究部副总监刘有华就行情出现调整的原因提到,“主要在于相关板块短期涨幅过快,而且积累了较大涨幅,安全边际下降,市场态度开始出现分化,抛盘压力增大。同时,‘中特估’相关个股多数是大盘蓝筹股,市值比较大,在存量博弈的行情下,缺乏增量资金入场承接。此外,近期投资者风险偏好受国际环境影响有所下降。但长期来看,随着无风险收益率下行,资金配置更趋于保守,以及在对应的央企的改革、利润率的提升、治理的优化等方面的共同作用下,‘中特估’或仍是一个值得长期配置的方向。”
  之所以机构普遍对“中特估”行情乐观,从市场的角度来看,畅力资产董事长兼投资总监宝晓辉认为,筹码便宜、业绩稳定是“中特估”前期表现亮眼、未来可持续发力的关键。从影响因素的重要性上看,“不可否认,随着市场风格的切换,表现强势的‘中特估’行情吸引了市场的关注,持续的热钱流入开启了相关板块持续上涨的周期。”宝晓辉直言。但资金高位兑现离场是否就意味着行情结束?“受外部环境和市场偏好影响,A股市场上央企国企相关公司估值长期在低位区间运行,伴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越来越多的央企国企愿意采取分红等形式来回馈投资者,再加上其稳定的业务模式,央企国企概念将回到一个合理的估值区间,这也是央企国企过往优质基本面的必然。”
  对于后市,何理也提到,当前“中特估”行情还在展开之中,不过后期各类板块的表现或有不同。“上述回落主要是行情夹杂着较大的市场博弈,带来了天然的波动,这是正常现象。在价值判断上,‘中特估’考虑价值创造,而不仅仅是自由现金流折现,这将促使被低估的央企国企估值回归正常水平,在演绎过程中,很有可能未来发展相近的央企国企估值会超过民企。其次,‘一带一路’相关企业、高分红公司以及科技创新企业,特别是AI相关企业会优先估值回归。再次,‘中特估’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低买高卖的套利(趋势)行情。因为估值体系的变化会带来公司很多方面的变化,比如估值合理后,可能不容易再回落到很低的水平(除非市场回落过大)。”
  资本市场进一步提升定价、配置效率
  在全面注册制实施的背景下,“中特估”行情的走高并不仅仅是A股的一轮热点,接受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均指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对于我国资本市场具有深远意义。
  在戴康看来,中国特色的资本市场在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投资者结构上,较其他国家、区域资本市场,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同时,从横向、纵向维度来看,A股估值特征呈现出一定的偏离,而这就要求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探索构建。
  具体来看,所有制方面,国有企业市值占A股整体市值近半;产业方面,我国正面临产业升级的阶段,市场中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市值占比明显提升;投资者方面,A股个人投资者交易占比逐步下降,但在绝对值上仍占比较高,且公募考核期限较短带来了可能的投资行为短期化的投资文化,同时促使板块轮动常态化。A股方面,横向来看,相比美股,A股国企和银行股存在低估,但同时A股小市值及高成长性股票存在估值溢价。并且A股过去长期存在概念溢价、新股溢价、壳溢价等短期溢价现象。纵向来看,A股存在阶段性高估值股票占优或低估值股票占优的两到三年轮动行情。同时,2008年下半年以来,A股整体估值多数时期维持在低于20倍的水平,存在长期低估的现象。
  戴康认为,在此背景下,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在资产融资端,将在更好发挥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基础上,兼顾政府作用,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助推国家战略。在资金投资端,则关注在共同富裕目标下统筹金融安全、提高居民投资回报率,并且在一定维度上助推市场波动率降低、“防风险”。
  例如,戴康提到,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对于A股当前具偏离性的估值特征“纠偏”上,可融入新估值因子来优化传统DCF估值模型(自由现金流折现法),同时对于科创企业,针对不同生命周期、不同渗透率阶段、不同行业可使用不同的估值方法。
  整体而言,对于不断深化改革的中国资本市场而言,何理提到,“从相对宏观的角度来看,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将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化、成熟化、稳定化。”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中特估”行情演绎背后:A股优质资产开启全面重估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